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梁婧姝盈珑操盘
“以前体检要专门请假去医院,来回得大半天,现在医生把‘体检中心’搬到了厂区,不耽误干活还能享受专业检查,太方便了!”近日,在内蒙古恒源高岭土科技有限公司,刚做完DR胸片和听力检查的工人王师傅对上门体检服务赞不绝口。
职业病防治事关劳动者健康,而传统体检模式存在“三难”:大型企业员工多,集中外出体检影响生产;中小企业位置偏远,员工往返不便;特殊岗位人员离岗困难,体检覆盖率低。针对这些问题,呼和浩特市职业病防治院创新服务模式盈珑操盘,投入专项资金购置DR体检车和纯音测听体检车,将专业体检服务送到企业一线,为劳动者健康保驾护航。
据介绍,DR体检车搭载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,可现场完成胸部影像检查,满足粉尘、毒物作业人员的肺部健康筛查需求;纯音测听体检车则能精准检测噪声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听力状况,为职业病早期干预提供依据。两辆体检车均配备专业医护团队和消毒设备,确保检查高效、安全、准确。
“体检车开进厂区,我们200多名一线工人不出厂门就完成了职业健康检查,既保障了生产进度,又让员工及时掌握健康状况,这样的服务真贴心!”清水河县天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武志军由衷赞叹。
呼和浩特市职业病防治院突破传统体检模式,将专业体检服务与健康宣教、风险评估有机结合,构建起“检查—评估—指导—干预”全链条健康管理闭环。在体检现场,医护人员不仅为职工进行专业检查,还针对不同工种特点开展职业防护知识宣教;体检后为企业提供整体健康评估报告,提出工作环境改善建议;对指标异常人员开通绿色通道,确保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据统计,两辆专业体检车已为制造、采矿、建筑等行业的百余家企业近2万名劳动者提供了体检服务,筛查出职业健康高风险人群百余名。这种“上门服务+精准管理”的创新实践,有效推动了职业病防治从“被动治疗”向“主动预防”转变,为守护劳动者健康构筑起坚实防线。
“我们将继续优化体检车服务机制,根据不同行业的职业特点,拓展体检项目和服务范围盈珑操盘,让‘移动体检中心’覆盖更多中小微企业和偏远地区劳动者。同时,医院还将依托体检数据建立职业健康数据库,为区域职业病防治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,为守护劳动者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大力量。”呼和浩特市职业病防治院院长薛兰说。
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