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“水八仙”头牌,鸡头米一直是江南人餐桌上的“心头好”。近日,在吴中区甪直镇的水八仙生态文化园内,铺满水面的圆盘状绿叶中,点缀着紫色花朵,不少花朵已经化为今年头一拨鸡头米蒲头,正进入最后的生长冲刺期。天刚蒙蒙亮,种植户们就已开启了一天的忙碌。
清晨五点的澄湖水面还笼罩着薄雾优先配,种植户张海明已经踩着露水钻进芡实田。他弯腰拨开脸盆大的绿叶,指尖轻轻一捏紫红色花苞,掰着指头算账:“苏芡二十号5月28日种的,开始的时候鸡头小,之后越来越大,大的有一斤多。今年比去年长势好,白天热,下阵雨,晚上有露水。再过半个月就能尝鲜。”他随即剥开一个成熟的鸡头米蒲头,棕红色外皮下隐约透出珍珠般的莹白,空气中飘着清甜的草木香。
种植户陈阿二今年种植了8亩鸡头米,清晨4点半他就下田了。早上8点,他已经完成了施肥、换水等工作,正手持专属工具——顶端套着网兜的长竹竿,用力掀起一片硕大的圆叶,露出下方的嫩叶,“新叶正处生长期,一旦被老叶盖住就长不好了,鸡头自然也长不大,必须把老叶挑开或弄破,给新叶留出足够空间。”
从5月底栽种幼苗至今,鸡头米已走过近两个月的生长周期。眼下,走进田间深处可以看到,部分植株已悄然开出紫色的花朵,零星挂果的鸡头藏在水下,已有拳头大小,正处在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阶段。
鸡头米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,生长就会受到抑制。这几天气温比较高,陈阿二每天早上4点起床,第一件事就是来田里看看。“气温一高,就得赶紧加高水位,最好能达到30厘米以上,以便给植株降温,这可是保命的活儿。”他表示,除了降温,还要注意水的浑浊度,一旦水浑浊了,就得赶紧换水,要不然水里氧气不够,也不利于鸡头米的生长。
水八仙生态文化园所在的澄湖农业园,是苏州市规模最大、品种最全、质量最优的水生蔬菜基地之一,也是苏州地产鸡头米的主要生产区。为了避高温,园区里的农户们调整了作息,清晨4、5点下田,趁着气温尚未攀升,尽快完成施肥、换水等工作,到早上8时许太阳渐烈时收工。高温下的田间地头,每一片被挑起的圆叶、每一次水位的微调,都藏着他们对丰收的期待。
“到10月上旬基本上结束优先配,这个主产区基本上面积在8000亩左右。”吴中区澄湖水八仙水生蔬菜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全龙介绍,今年天气格外“关照”,既没遇上连续高温炙烤,也没遭强台风打扰,目前鸡头米的长势较好,“按照目前长势,头茬鸡头米将于7月底零星开采,产量预计与往年持平。”
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